吴晓求:中国金融应该是善的金融,必须走业态多样化道路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大概9000字,读完共需10分钟
编者按:11月22日,第四届赣江金融高端论坛于南昌江西财经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作了主旨演讲和总结发言。他认为,总体上科技对传统金融的植入、渗透或者重构,对金融带来积极的正面作用,远远大于可能带来的消极作用。以下为主旨演讲和总结发言的实录,刊于11月22日新浪财经。
1. 谁也别指望让中国金融体系回到原来的单一的状态,单一的状态看起来会有效果、看起来没风险,但它实际上是一个风险存量化,风险越来越大,效率非常低的一个金融体系。
2. 我们没有必要过多地指责金融科技给社会带来的一些不确定性,虽然它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但是它以更高的金融效率覆盖掉带来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去得出很多违背常识的结论。
3. 金融的创新和金融工具的设计,我认为首先是善意的,不能是恶意的,如果恶意的引导就是一个恶的金融。
4. 对新的金融业态来说,必须构建与它的风险相匹配的风险内控体系,这对新的金融业态来说是当前面临最重要的任务。
5. 中国金融的基础设施非常地弱,没有人去做这些事情,基础设施是一个接近于公益性的事情,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也包括信用贷款市场秩序运行的基本保障,所以中国金融研究的路很漫长。主旨演讲
吴晓求
中国金融必须走业态多样化道路,监管跟进创新步伐
总结发言
中国金融应该是善的金融
它也有很多坐标系,基于不同的坐标系有不同的回答,我还是在想中国的金融正在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进步,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实现2035年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肯定要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且离开金融的支持,我也不知道经济怎么运行,怎么达到这个目标。当然不同的人对中国未来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有不同的解读。也有人说中国的金融创新过度,不知道怎么监管,从而出现很多的风险。也有人会对新的金融业态、科技金融包括大家都熟悉的花呗等等,这些领域出现的问题很多,而且有时候会对一些过于年轻的而且没有现实支付能力的年轻人出现诱贷,从而出现人为的信贷风险。金融的创新和金融工具的设计,我认为首先是善意的,不能是恶意的,如果恶意的引导就是一个恶的金融。金融本质是解决人们的问题,而不是诱导人们去走入深渊,这种金融肯定不是我们提倡的,我们提倡的是要帮助人们在困难的时候能够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帮助他们发展,而不是来设立种种的陷阱,这种金融是我们需要抛弃的,我曾经一个时期对校园里面的现金贷各种贷非常反对,因为它在恶意地诱导在校大学生,使他们进入一个陷阱。从我的本意来看,我不希望科技金融或者说金融创新的金融业态不是出于这种目的。当然在实践中,一些基于贷方功能新的金融业态,因为他们内在风险的管控不够,或多或少他们存在着诱贷,诱导人们过度消费。实际上提前消费是没问题的,只要未来有预期的收入和跨期的合理安排,当然可以,年轻时多消费点,年纪大了稍微节省一点,金融有这种跨期配置的功能,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是非常好的。但是不能产生伤害,金融工具不能对人们的未来产生伤害,还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上午对金融科技或者科技金融、金融创新总体是肯定的,但是我们在新的金融业态出现过程中,我们必须嵌入一种机制,要防范加害诱导的模式。这里有一个身份识别,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消费信贷模式。这里面有一个身份识别,就像在西方国家比如18岁也好、80岁也好不能喝酒一样,从单纯意义上说喝酒是每个人的权力,对年轻人要约束,我希望有类似这样的规定,20岁之前就是不允许喝酒,因为这是保护年轻们,因为他的心智不是很成熟,无法判断未来。在新的金融创新,我希望有这样一种限制的机制或者说工具、一种制度,核心是金融应该是善的,促进人们全面健康发展的金融。这是在新金融业态中需要注意的。蚂蚁金服当然存在很多的缺陷,他们的内控风险体系是不完整的,虽然金融需要外控,就是需要外部监管的,外部监管给予适当的准则去收缩和收敛它的风险,防止风险的外延。但是内部风险的自控是第一道防线,这是所有金融业态必须考虑的。商业银行即使没有像巴赛尔协议或者商业银行的监管准则,即使不存在,任何一家商业银行也有风险的判断体系,当然加上一个外控体系更加完整。对新的金融业态来说,必须构建与它的风险相匹配的风险内控体系,这对新的金融业态来说是当前面临最重要的任务。当然同等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监管创新,制定一个我上午说的和金融业态相匹配的外部监管准则,这两者加起来就会推动金融的不断创新、不断的发展。当然无论是内控还是外部监管都要让金融成为一种善的金融,这是基本的目标,要把恶意诱导通过制度机制去掉,金融才会健康地发展。最近除了一些金融风险以外,在债券市场上开始出现恶意的风险,风险也是分类的,有些风险是自然的,比如由市场、经营不善导致的风险,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做金融的哪没有风险,哪没有失败的可能,但是对恶意行为产生的风险是不能听其任意发展的,比如说恶意逃债,这是极其不道德的行为,不要以为你不道德,市场就要为您买单。有时候我们还是要区分出正常的市场风险,不是说企业的债就一定能够理赔。债务违约当然是金融的一种形式,在大周期的范围内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出于经济周期,也可能出于企业的经营不善、或者整个融资结构安排不当、流动性准备不够等等,到期不能兑付债务本金和利息,这都是市场行为,这是正常的。但是对于恶意的,有预期的,对发债人来说是要对所有债权披露信息,财务的恶化是有过程的,不会一夜之间还不了钱,一定是存在恶意逃避债务的行为,中国市场绝不能出现这种恶意行为。否则,整个金融秩序就会受到破坏,就会处在极其混乱之中。永煤债以地方融资平台为担保的这种信用基础开始受到严重的破坏,大家已经不相信了,这个债如果是几大行卖的,你肯定不敢,所以根本不知道债券市场如何发展的问题,一个3A级债可以违约,反映了中国基本制度的脆弱性,整个中国金融体系是比较脆弱的。我们只管前进、只管盈利,不管基础设施的建设,一个没有扎实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体系是无法预期的,是没有未来的。一个3A级企业在极其短的时间内违约,就是说中国要么根本没有评级机构,要么这个评级机构根本不可信,一个债券市场没有客观中立、科学的信用评级机构,或者信用评级机制,怎么可以发展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的支柱或基石是信用评级,就像股票市场的基石是透明度一样,没有这个,一切都会坍塌。我想这是从最近的两个事件反映出中国金融的基础设施非常地弱,没有人去做这些事情,基础设施是一个接近于公益性的事情,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也包括信用贷款市场秩序运行的基本保障,所以中国金融研究的路很漫长。一方面我们要站在科学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它,同时也要非常冷静地观察我们所存在的问题,离开了科学理性、离开了冷静,只是一味地表达一种情绪,这对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我们要经常思考中国金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比看到它的成绩更重要,特别对学者来说是更重要的事情。今天我听了各位专家的讨论,应该说有些话还是有深度的,但是整体上看,我还是希望论坛的发言水平还是要提高专业水平、要就特别深入的问题做深度的思考,深度思考是不够的,对于一些特别重大的问题没有理论的涉及,我上午提出新金融业态的风险拐点在哪里,这个可以做很大的论文,它有一个拐点,新金融业态的拐点和起源在哪里,和传统金融有什么不同,如果这些不搞清楚,新金融就是望文生义的东西,没有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你怎么制定准则,一流的专家制定标准,二流专家搞科研,为什么说我们的准则很差,它根本不是一流专家制定出来了,制定标准的都是最著名的专家,因为他深深知道里面的奥妙,他把它看成黑洞怎么制定准则,一定是非常了解才去制定准则。研究是非常艰难的过程,研究不是望文生义的过程,它需要特别犀利的眼光迅速捕捉到问题所在,这是一个研究者基本的条件,我们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基于教条主义,我们也不能够过于封闭,封闭和教条主义都不能得出很好的结论,思想的开放特别重要,所有的创新都来自于自由的思想,思想一旦受束缚,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是有偏差的。我就是中国金融改革和市场化的推动者,我不认为中国金融要回到非常简单明了的状态,就是说回到单一的金融体系、单一的金融结构,我认为这是没有价值的、是落后的,不可能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也满足不了中国多样金融需求。这种金融是没有弹性的,一个没有弹性的金融结构是非常脆弱的,所以这个价值观是存在的,但是里面肯定有些空隙,有些理解上或者认知上的问题。我非常善于听取何青、马勇他们的意见。人大有一个很好的传统,我们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从来没有因为观察差异出现敌视,而且都是很好的朋友,没有不同意见,学术是不能进步的,固步自封以为自己什么都正确,这怎么可能。你必须有新的信息,有的是对你观点的支持,有些是对你观点的质疑,只要来自善意,什么都是好的。我们还是在明年这个时候再次相见,祝江西财经大学蓬勃发展,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树立了三座丰碑,构建国际金融中心还需怎么走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